首页 > 宜宾 > 招生简章 >

关于做好2020年中高职衔接五年贯通培养志愿填报工作的通知

宜宾市教育和体育局

20201229680.html">关于20201229800.html">做好2020年中高职衔接五年贯通培养

愿填报工作的通知

各区县教育体育局:

根据《四川省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委员会、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2020年中等职业学校录取新生办法>的通知》(川教〔202038号)文件精神,为切实做好我市2020年中高职衔接五年贯通培养招生工作,经研究,现将有关愿填报通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大宣传力度

(一)今年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中高职衔接五年贯通培养计划下达时间推迟,各区县教育部门、招生考试机构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网络、QQ群、微信群、网络直播等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招生宣传,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考生的宣传力度,为考生及家长提供政策解读。要通知考生志愿填报时间、具体要求、注意事项等,在志愿填报期间,要集中组织和安排老师指导考生填报志愿。

(二)近年来我市均未统一编印《中考指南》,我市将在宜宾招生考试网()上公布面向宜宾招生的中高职衔接五年贯通培养的招生学校和计划,详细介绍招生学校代码,专业,招生计划,收费情况等,要求考生详细阅读,只能以公布的学校和计划为填报志愿的依据。

(三)享受少数民族待遇县照顾政策的兴文县、珙县、筠连县和屏山县的考生中,少数民族考生在中高职衔接五年贯通培养录取中加20分,汉族考生加10分。其它各区县散居的少数民族考生在中高职衔接五年贯通培养录取中加5分(2021 年初中毕业的散居少数民族考生不再享受此项加分照顾政策,在与汉族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归国华侨青年、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加10分;烈士子女加20分;公安英模和因公牺牲、一级至四级因公伤残公安民警子女,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符合多种照顾条件的,只能享受其中一项最高分值的加分项目,不再累计加分。

(四)符合照顾政策条件的考生的加分(即特征分)材料由区县招生考试机构报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按特征分库格式要求报市教育考试院。

二、志愿填报

中高职衔接五年贯通培养志愿填报采用网上填报,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上网填报;中高职衔接五年贯通培养志愿与省级以上示范性普通高中志愿互不兼报;中高职衔接五年贯通培养志愿可与一般普通高中和三年制中职学校志愿兼报。

(一)志愿填报时间

7279:0073017:00

(二)志愿填报的方式

考生以身份证号为用户名,身份证号的后六位为初始密码,登录宜宾招生考试网,点击“中高职衔接五年贯通培”按钮,登录“宜宾市2020年中等职业学校志愿填报系统”后,立即点击“修改密码”按钮进行密码修改,考生应妥善保存密码,因密码泄密而造成的后果,由考生自行负责。

中高职衔接五年贯通培养学校志愿分师范类和非师范类志愿,其中师范类参加第一批次录取,非师范类参加第二批次录取。两类学校志愿均设置 1个第一志愿、1个第二志愿。每个学校志愿内可填报 2 个专业志愿及专业调配志愿。

今年因疫情的影响,我市6月份填报了一次中高职衔接五年贯通培养学校志愿。因与川教〔202038号文件中规定的学校志愿设置不同,学校专业志愿由2个志愿增加到8个志愿,并设置专业调配志愿。我市将6月份考生所填报的五年贯通培养志愿同步到对应类别的第一志愿,要求考生必须登录志愿填报系统对志愿进行修改完善或确认,中高职衔接五年贯通培养学校志愿将以本次志愿为准,如因考生在规定的志愿填报时间内未上网进行志愿修改或确认,市上将把考生6月份填报的中高职衔接五年贯通培养学校志愿视为本次确认志愿。因考生未上网修改完善志愿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自负。请各县区教育体育局务必及时通知到辖区内初中学校毕业班学生。

三、关于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划定